《文化产业要精心制定和科学发展》
2019年11月16日,冯骥才先生在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上的致辞。
文化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在本世纪初一下子爆发式的发展起来。但是坦率的说,在初期阶段,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文化产业,我们也不知道文化产业的性质、特点、规律、规范。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做,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也有一点粗鄙化的意思。
在两会记者招待会的时候,我曾经有一次面对五六百个国内外记者,有记者问我文化产业,我当时说了一句话,“现在文化产业园比文化产业大,动漫基地比动漫作品多。”当时这句话被媒体广泛引用。现在想想,这句话没有错,也是那时的必然。刚开始做文化产业,很容易做成拿文化赚钱的产业,有非常简单的一种热情。当然因为政府投入,我们也希望从政府那儿多分一杯羹,多圈一点地,多争取一点资源。但是不管怎样,文化产业发展起来了。十几年过去,今天冷静的看文化产业,情况不一样了,政府清晰了,政府的管理科学化了。有一些年轻人,有想法的人,或者明白文化产业的人进来了,有一些成功的文化产业开始出现,露出苗头。比如说博物馆做的文创,有的确实很好,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
前两天我开了一个关于文化产业的会,国家动漫基地负责人说,“现在动漫整个规模比原来减了一半,我们把力量主要放在质量上。”一个产业要搞好,要经过一个阶段,得有一个过程,不是马上可以拿到回报。这个产业真的能够把内部机制建立起来,变成一个坚强有力的产业,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今后还要做大做强产业,但是怎样做大做强?怎么克服前十多年,特别是初始阶段粗鄙化的问题?怎么克服它,怎么防止草率、盲目的投入?怎么防止简单的抄袭?怎么避免套路化?
我这次提的一个概念就是“科学发展”。我们必须按照科学的规律办事,我们必须要明白从科学上,究竟什么是文化产业,究竟怎么搞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规律是什么。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20世纪以来主要是西方工业化制作的方式,工业的标准,对某些可以成为文化资源的文化进行大规模复制的生产。我们国家定义叫“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这个主要是西方开始来做的。很有意思,做的最好的、最早做的、做的比较成功的,拥有大型文化产业的国家是美国,但是美国并没有提出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最早还是法兰克福提出来的,他将它叫做“工业文化”。他有一个概念,工业文化必须严格跟大众文化分开。这个概念现在需要反思。西方在上世纪初期从农耕时代进入工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就有可以大规模复制的力量。刚刚李兆前主席讲到1929年好莱坞兴起了,好莱坞的兴起就是有关技术能力,可以大量复制。但法兰克福只是说这一部分,而没有区分后一部分。大众文化是大众创造的文化和按照大众规律创作的文化。现在我们有一个概念就是把“文艺创造”和“文化产业”分开。国家是清楚的,国家叫事业和产业,产业出的是产品,事业出来的是作品。我们现在经常说,文艺家非常热情,生产了很多的产品。文艺家出不了产品,出的是作品。但进入文化产业就是产品,做成大量光盘那就是产品,它是严格区分开的。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范周先生考虑一下,如果这么区分,刚才晓峰部长提到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过去国家的文献明确规定,文化产业是文化娱乐,文化事业具有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并不只是指政治性,还包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整个上层建筑,理念、传统,包括价值观,都是上层建筑。可是,文化产业到了今天不一样了,广泛接触群众的文化产品带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形态特点。
本世纪初,我向中央建议,做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当时文化部部长问我理由,我说了几个,其中一个就是美国智库的精英向美国建议,美国要用美国玩的最好的流行文化和时尚文化影响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青年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美国人是清醒的,知道流行文化和时尚文化实际上都是文化产业所产生出来的,知道文化产业产生出来的东西,比事业和纯文化还直接影响大众,特别是影响青年人。美国人和日本人都清楚这一点。美国的电影里面塑造的英雄都是百战不死的,都是美国最厉害、美国第一的,都是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我觉得我们文化产业就承担了一个责任,文化的责任。前天我在天津开了一个文化论坛,我讲了一个观点,“文化产业要负起文化的责任。”有人问我怎么负起文化的责任,把这个题目放在今天讲,就是“科学认识、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第一条就是科学认识文化产业的规律,往深处进一步说就是文化产业到底是产业还是文化。文化产业是特别的,区别于一般产业的,既是产业,又是文化,既是产业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这里就存在问题。如果是产业,一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产业的规律,也是产业的目标;是文化,就必须符合文化的规律。文化是精神性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创造的财富积累,它要影响一个国家人民的素质、品质、价值观、修养,甚至还有审美,所以必须要担负责任。担负的责任并不是多难,但你必须要懂得文化。
讲科学发展的第一个观点是什么是文化产业,第二个就是要懂得什么是文化。你面对的文化是两个,一是不断创造的文化产业,新的业态,二是利用大量文化资源。现成的资源就是遗产,就是我们民族所创造出的大量文化遗产。利用遗产的时候,必须要对遗产负责,遗产是有底线的、有红线的,不能破坏。你必须对文化遗产开发的资源有充分认识,如果不认识到它,不懂得文化,没有真正从文化上研究你的资源、对象,那你不可能把你的文化产业真正搞好。就跟做文创一样,文创也有大量失败的案例。
文化遗产最重要还是它的原创性,我们讲美国好莱坞之所以快100年了还强盛不衰,就是因为它每年都有好作品,不仅剧本好,从电影对话来讲,有人专写对话,用对话塑造人物的性格。还有服化道、高科技的投入,充满了创造性。没有创造性,是无法吸引人观看的。市场文化永远是喜新厌旧的,它跟纯文化不一样,跟莎士比亚不一样,市场文化永远是新鲜的,所以必须要抓住原创。要做文化遗产,必须有真正的专家懂得这个文化,才能在文化里找到资源的激活点。还有就是要有人才。特别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人才的培养,一是原创者、一是经纪人、一是策划人、一是设计师,这些是文化产业最重要、最关键的人。早期很简单的把一个村子拿来,前后一堵,设置一出口,进口买票,里面有明星一条街,卖东西、非遗表演、农家乐,所有都一样,没有特色。这里最重要的是没有好的设计师设计,我们需要好的设计师。这个瓶子要进入市场,市场不见得能接受这个瓶子,怎么让市场接受呢?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传承人到大学培训。但是不行,培训来培训去,遗产没了,他也做不出让年轻人喜欢的东西。缺什么呢?缺设计师。设计师一方面懂得市场,懂得年轻人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懂得遗产价值和保护。我跟教育部门的领导讲,一定要把我们设计队伍扩大,让他们支持文化产业。经纪人,得懂经纪。什么样是好的拍卖师、设计师?什么样是好的策展人?国际上有大量鲜活的例子,非常成熟的行业里面都有非常成熟的例子,想当然不行,我们一定要好好交流,要学习。
从文化上来讲,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人口众多。我到访过很多省,省领导问我,“冯骥才,怎么把我们省变成文化大省?”中国没有一个省不是文化大省。从非遗评定开始,从20世纪初开始,我一直参与,国家一级、省一级、市一级。我国非遗是10万件,国家一级1372项,韩国只有106项。因为不同的地域、气候、风土、人情,中国文化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情,山东人永远不会唱粤剧,广东人永远不知道山西的戏剧怎么唱,中国文化各有特点。这些特点、资源,是用不尽的。现在广大群众对文化有非常充分的需求,村落里面旅游景点尽管没什么可看的,可还是有很多人,这是需求远远大于产业供给的表现。
这些都是时代给我们的机遇,也是使命。我希望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在会长团队的领导下,在工商联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多跟国内外专家学者,各方面的人进行交流。把有中国特色,能够持久的文化产业做起来,也有益于我们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