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古代艺术品收藏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为期三天的汝窑探秘文化之旅,是在今年五月份举办的【汝窑探秘】展基础上,对本次来自民间展品的一次求证,同时也借宝丰汝窑博物馆开馆之际,组织专业委员会委员学习交流的一次文化之旅。用行动来阐释专业委员会所倡导“以窑址为依托、以出土标本为物证”的主张,通过亲自实践,考察学习比对,提高对汝官窑和汝州地区窑场产品的认知水平。
此行受到宝丰县委、县政府的热情接待,特别是县委书记张庆一、县委常委魏学君、县政府副县长胡进栓、县文物局长王团乐向专业委员会委员介绍宝丰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窑址挖掘开发、建立窑址展示馆和汝窑博物馆的整个过程。
再次感谢宝丰县委、县政府领导们的热情接待。同时,此次活动得益于专业委员会学术部委员陈文源老师。陈文源老师是一名收藏爱好者,偏爱汝窑,曾去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考察几十次之多,对汝窑有深入研究。
部分委员活动心得:
孙凤君:此次去河南陕西两省部分窑址及博物馆考察学习的体会: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若想深入了解各种瓷器各个窑口,单凭书本、手机、某个人,不可足信。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尝。去了窑址和博物馆,过去有些想不到,想不通,看不懂,悟不透的东西、问题,可能一目了然,迎刃而解。古陶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古人做不到的。古陶瓷制作的先人们,也是互相学习、互相弥补、互相超越、先后传承的。学习古陶瓷,要掌握的是古人的思想、审美、技术、生产力,还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对外贸易等。古陶瓷最重要的是变化:形的、釉的、胎的、彩的、工的、时间的变化。唯独不变的是精神,各个时代的精神。当然实战经验,藏品积累,各人悟性也必不可少。
唐葆平:这次收获颇丰,见到久违的汝窑窑址和各博物馆的精美藏品,实在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曾几何时心中有个小目标能不能去趟河南看看,这次专委会带着大家去了河南,开阔眼界,涨了知识,想说四个字--由衷感谢!希望专委会越办越好,多吸纳品德高尚的委员,理论大课堂办得很好,依窑址为依托务实,很接地气。
向建江:汝窑探秘,文化深厚,窑口众多、器型多样、釉色多样,与传世品有较大差别。改变了原来对汝窑认知的思路。从博物馆内的展示品看,汝窑的初期到成熟期的发展过程去了解各个窑口的不同器型,不同釉色,以及釉层老化特征,从中更深的去理解汝窑窑工们的发展智慧。古人不容易,我们后人对古人的理解不是看一下展品就能明白的。